星期三, 4月 05, 2006

民主的言論

發佈時間:2003-08-27 11:50:19

唐先生,我想是近來最紅的人,花瓶應該是最熱的物品,從eBay拍了第一集的花瓶,接著Yahoo又拍了第二集,其中公開下挑戰的意味,眾所皆知。只是這二支廣告其中的涵義非常的有趣,自我開始注意廣告以來,我從未看過有人公開以廣告“嗆聲”的,有的了不起只是若隱若現的暗示罷了,那唐先生可是第一遭見到。另外,不知各位有沒有看過近來一支“某茶飲料”的廣告,一群特勤,幫主管尋找一瓶他滿意的茶,好不容易找到一堆的茶但是又不滿意,一名特務手上拿著一瓶“茶”問他,他要什麼樣的茶,如果各位有仔細看的話,其實那是“御X園”的茶。言論自由公開化已漸漸出頭了,以前雖說我們是民主國家,但礙於民族性的關係,所以,言論自由只是一種美其名的口號,但現在不一樣了,看看電視節目,再看看新聞播報人員播報新聞的方式及評論,你就會發覺有非常大的差異。這也許是個好現象,只是當言論過度公開自由化後,我想帶來的負面也是極為沉重的,第一個身受其害的應該是那些公眾人物,原本已覺得沒有隱私的生活,更將進一步的被剝削,接下來該做的,應該是把“隱私權”的觀念普及大眾,在不觸犯到隱私權的言談才稱做真正的民主言論,唯有習慣它,把它視為理所當然,民主言論才有可能會達到。台灣加油吧!該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

Child

發佈時間:2003-07-31 17:49:07

「大人是無法體驗小孩的快樂」,我現在深刻地體悟到這個道理,大人總是羨慕小孩的快樂,看到小孩的笑容就會有種滿足及幸福,即使是陌生人,即使是不同國籍,是種超越的Happiness。看到小孩子光著屁股,全身光溜溜地,在某百貨前噴水池中,玩著水,那種驚訝及滿足,把我對這整個體制的不滿都趕走了,我想這是政府積極鼓勵人們生小孩的主力原因吧!就是讓我們繼續認命地在這空間下轉著。

News

發佈時間:2003-07-31 16:45:45

一份報紙最重要的是哪個部份?是news?author?title?每當打開報紙,第一眼看的是哪部份?有數過看報紙的第一行的次數嗎?人們只是在其生活,卻忘著停下腳步想想、看看,想想人生、未來、理想,看看生活、人們、世界,報紙中的文字每天替換,它不是永久的,人總是會老,總是會累,author不能長久,只有“它”附與報紙意義,但卻讓人們遺忘。

虛擬

發佈時間:2003-07-11 16:42:22

你有上網買東西的經驗嗎?不知各位有沒有發覺,近來網路購物愈來愈多,我是不太清楚那些業績好不好,不過,像連博客來網路書店,都開始有百貨部門,賣一些東東,例如:飾品、保養品等等,就可推知現在透過網路購買東西的這種行為模式,愈來愈能讓大眾接受,也許跟SARAS有關吧!它不只打擊經濟、政治,就連社會結構也開始產生效應,其實,以前網路購物為什麼讓大家無法接受,主要是跟安全性有關,但這個問題實際上也還沒解決,那為什麼現在的人都不在乎了呢?難道他們不害怕了嗎?這是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拍賣網站、交友網站,甚至像那種自我介紹推銷的網站愈來愈多,這不僅是資訊產業生態圈的改變,最根本是在於人的改變,人變得愈來愈能接受“虛擬”的東西了!即使像“購買”這種行為,也是透過虛擬的模式去進行交易,先有虛擬,然後才會得到實際的東西,如果今天人不能接受虛擬那一層,根本不可能完成交易。還有一點,就是世代交替已完成。所謂的新生代,也就是未來的中生代,是消費族群的大老,他們是一群喜歡新鮮、追求快速、崇尚自由的族群所構成,他們對於新的事物接受度高、使用度頻繁,所以當然對於虛擬這種東西,他們也習以為常,而他們這種態度也間接影響到現在的中生代,中生代為了變的更不一樣,為了不讓新生代超前,漸漸地會與新生代mix在一起,所以,他們之間只有年齡上的差別,在思想上行為上,是不相上下的。所以,新生代加上中生代,就等於整個社會族群的三分之二了,如果這些人都能接受虛擬這種東西,或甚至只有半接受程度,這也就夠了。我想購物網站也是看上這塊大餅吧!嘿…我並沒有暗示什麼哦!請勿對號入座!

American Life

發佈時間:2003-07-11 16:40:34

「American Life」,瑪丹娜這首歌一聽我就愛上它了。American Dream,我想念過美國文學史的人就會知道,「美國夢」是指成功,nobody to be somebody,在美國偉人-Benjamin Franklin’s The Way to Wealth提到數種要成為成功者的態度與方法,在此我並不是要述說文學史,而是,今天為什麼美國可以成為世界霸主,從此可以窺之一二。一個以“成功”做為其中心思想的民族,試想想看那所促成的結果是會多麼的壯大,或許有些人會認為想成功是只要是人都想做的事,但是,如果從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切入點去思考,今天成功是主權全體想要的,而不僅僅是個人,這是這個民族的目標、理想,其力量是無法想像的,但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現今淪為我們所評論的“資本主義社會”,其實以成功來當做立國時的推動力,是正常的,一個剛起步的國家,為了自保、為了能夠生存、為了能夠站穩腳步,更為了激起全體人民對此主體的認同感、參與,這是正常、無庸置疑的,但一旦人民全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而忘卻了其民族立本之精神,這是非常可怕的事,這也可從瑪丹娜歌中看出她所發覺並擔心的事情。生活在American Dream之中的American Life,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呢?愛上它、深陷其中、無可自拔,有些人會跳出這個框框發現其弊病,有些人會沉迷而不自知。就像蘇菲的世界中所提到的魔術師魔術帽中的兔子般,一樣有趣。

星期一, 5月 02, 2005

^^

人真是有趣的生物,
會因一首歌而流淚,
會因一句話而微笑,
會因一個笑而瘋狂,
令人難以捉摸,
無法控制,
也許…

當事情愈多,情緒愈複雜、愈紛亂

反而會讓人更清楚

因為當下會了解到這就是正常的生活

遇到正常事物時,人就更會有正常的反應

應對、談話、判斷、解決、思考

但一旦跳脫了這些習以為常的模式呢?

會害怕、慌張、不知所措

也許這才是正常活著的反應吧!

如果只有反射性的動作

那大概還不如機器吧

遇到彎曲的道路會轉彎、遇到過高的屋頂會低頭、遇到腳下有門檻會跳躍

這才是人吧…

星期五, 2月 04, 2005

原來

熱門關鍵字:
同性戀向達倫/著大S徐熙媛/手塚治虫林志玲/著幾米/著伊藤潤二大S徐熙媛/著瑪法達/著吳若權/著

這是來自於博客來2005/02/04網站上的搜尋結果,
從上頭這些文字的排序你看到了什麼?

我看到了…

社會現象,
看到熱門的主角,
看到熱門的議題,
看到閱讀者年齡層,
看到上網消費行為,
看到當紅的文學類別,
看到了…

人的需要。


**********************************

真是有趣丫~~~

星期日, 1月 30, 2005

拼圖

我很喜歡拼圖,尤其是一開始的時候,從一大包開始拆開、分類,漸漸去找出一個規則,依序釐清,總是會先找出邊邊,拼出整個框,然後就會停住,一直到下次想拼圖的時候,再開始拼出主要區塊或延著邊邊繼續往下層拼,大概三分之一後,就會停住,然後繼續等待下一次的心情,所以,要完成一幅拼圖,對我而言,是要花上許多時間的,但我其中所得到的樂趣,不會比拼好全部少,每一次的停住,有種超越的意念,“是丫…拼到這就夠了”、“今天就這樣”、“好累哦…不想拼了”、“下次再拼吧…”,當下無法判讀這些情緒,但現在想想,真是有趣丫!呵…

一句話

“衣服是自己對自我認同的投射”

那外表呢?態度呢?行為呢?

人有能力想到這麼多嗎?

說明

以下的文,都是2000年開始在明日報或是在其他地方隨手寫的,我這個人沒啥好習慣,喜歡寫的時候寫,不想寫的時候,可能好幾個月都看不到一篇文,沒啥定性又隨心所欲。

**************************************************************************************

哈哈哈
大笑三聲是我目前的心情!

星期五, 1月 28, 2005

Six Feet Under-六呎風雲

死亡無遺的是人類最害怕但又不能避免的事情,永遠存活是可以用許多形式及方法做到的,以葬儀社的觀點來看待死亡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這齣影集開播的時候,我就跟友人說,這是我生命存活的依靠。我愛這齣影集的程度就可想而知。為什麼喜歡看呢?這齣對有些人來說,或許太過沈重,太過無趣,因為它所圍繞的主題就是“死亡”,但是對我而言,我覺得它不只是說“死亡”,而重點應是存活的人,它想點醒那些正在活著的人,活著或許如一些人所說,是件需要努力的事,有痛苦、悲傷、無奈、快樂、感動、愛情,這不就是人生之所以有趣的地方嗎?在這一遭中,你可以嚐到二極化的味道,不是很好嗎?人或許是貪心的,當安逸的時候會覺得無聊,當困苦時會想成功,但這也是人類可愛的地方,魔戒中精靈王及甘道夫說過,為什麼知道人類是自私、懦弱的生物,他們還會想幫助他們呢?我想這個答案是要靠個人思考及體會才會甜美!

觀後感“納粹大屠殺”

這是一部HBO自製的影片,這部是“陳述”希特勒對他下屬下達的一項特別任務,從這裡除了可以看到德國人辦事的效率及政治玩弄的手段,劇中一群算是各方高階的領導及專業人員,皆有共識,那就是認為猶太人是不可以在地球上生存的民族,也就是德國人無法忍受猶太人與他們共處於同一個環境,且德國人欲稱霸整個世界,當個霸主,所以,他有權力可以規定誰可以活,誰可以死。但是,令我感覺到不可思議、害怕的是…那群人,那群同意希特勒關點的人,希特勒為什麼會那麼恨猶太人,眾說紛紜,但是為什麼當時多數德國人會同意呢?這使我想到宗教也是如此,一個宗教的領袖人物,甚至是說一個偉人、一個英雄、一個人物,為什麼總是會有許多人因為支持,而做出異於常人所能想像的事,這是因為情感還是仍支配著人類嗎?德國稱為最能做到理性的民族,但是卻也會做出一般所評斷是情感過剩的事情,難道這就是一般人認為不能太感情用事想要避免的事嗎?過於情感化的人會做出這麼有系統的事嗎?一種披著理性假皮但正實行情感化之事,以革命當做合理化的藉口,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Mr. Right電影觀後感

這部電影使我想起多年前看過
村上村樹的遇見100%女孩
每個人都希望在一生的路途中
可以找到另外的100%
可以陪伴自己走完這一條漫長的人生
但是有多少人幸運的可以找到呢?
在尋找的過程中
會發生什麼事呢?
當你遇到每個人
都在自己心中先用100%的規則去檢查對方
每次都會懷疑,他是不是你的100%?
每次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所以,只好再起身去尋找那遠方、似遙不可及的100%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也有自己的理想對象的條件
有趣的事
當年紀愈大,或許有些人所列舉的條件會愈來愈少
不是因為覺得自己年紀大,不應該再挑選了
或許是因為,年紀愈大,以前所在乎的,變的愈不在乎了
也許當那些條件刪減成愈少愈精時
那才是你所想要的

但是
如果永遠站在一旁
有機會碰到100%嗎?
還是100%的條件之一

他會自動出現在你面前呢?
包含了命運的因素在裡頭呢?

看看旁邊的那個人
我懷疑有多少
剛好是你的100%

也許…
80%、50%、40%、30%…
都可以陪你走完全程

也許…
你也不是對方心中的100%
但他還是願意陪你走到最後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
那他應該是大於100%

有時候
人常常會被自己
逼到絕境

這是種遺憾

Absolutly

當花是有毒的
美,

當花是綻放的
蜂來,

為啥
偷、取、盜、搶。

死。


專有名詞的謬思

有沒有發覺人類是個非常愛創造新名詞的動物
一進書店、翻開報紙
總是會看到許多新的名詞出現
人類總是喜歡做歸納、整理,而後,自然而然就會訂個新名詞
來涵概所歸納出來不適用舊有名詞的新東西
現在看起來是非常正常、簡單、不足為奇的事!
但是深思起來,令我感到非常可怕
首先,
每個人對一件事情的看法會有所不同
即使二個人同時看到一件事情發生
但二個人心中的解讀會有所不同,不能說會有粉大的差異,
但總是會有有點不一樣以此,
那麼一個名詞的定義呢?
就更可怕了!
人又常常喜歡創造新名詞
就好像穿著貂皮的貴夫人一樣
宣告、炫耀、自大、獨尊
好像如果文中不創些名詞就表示這篇文不夠專業等等
以後會不會被一堆專有名詞給壓死啊?
嗯…有可能…
------------------------------------------------------------------------------------------------

看到一篇文中提到“黑色隧道”的突發奇想

黑色進行曲

黑色告訴白色,他不想繼續當個完全沒有變化的顏色
白色告訴黑色,想當個多變的顏色所須經歷的過程
是無法想像的
黑色不聽白色的勸告,離開了白色
也開始了他的旅程

他遇上了紅色,問他要如何才能變成多彩的顏色呢?
紅色告訴他,他不知道該如何變成多彩的顏色,
但他知道要如何變成紅色
那就是-流血
為了流血,黑色勇敢地將自己撕開
那種直撲而來的疼痛,令黑色站不住腳
放棄的念頭開始浮現
就當黑色快要忍受不住時,他
變色了,暗暗不明顯的紅色,不規則地在他身上
他道別了紅色
身上的疼痛無時無刻地提醒著他,他一步一步蹣跚地走著
接著,他遇見了藍色

他問藍色
該如何才能變成多彩的顏色呢?
藍色告訴他,他不知該如何變成多彩的顏色,
但他知道要如何變成藍色
他跟著藍色,飄啊飄著,來到了海上
藍色立刻潑了黑色一身的海水
鹹鹹地刺痛了黑色身上的紅色,
黑色還來不及反應,
藍色又立刻帶著他飛向天空
那種無際的藍色,使黑色忘卻了他的紅色
忘卻了他的念頭,與藍色快樂的玩起捉迷藏
躲在白雲間使
黑色想去了白色
想起了白色的勸告
漸漸地在黑色的中央出現了一塊濃濃地藍色
使他開始悲傷
他道別藍色
漫無目地走著
他遇到了黃色

他問黃色
該如何才能變成多彩的顏色呢?
黃色說他不知該如何變成多彩的顏色,
但他知道要如何變成黃色
黃色帶他來到太陽面前暖暖的光,
讓黑色全身都舒服了起來
剛剛的海水也被曬乾了
剛剛的悲傷也被蒸發了
他發現他身上其他的地方開始都有著黃色
其他的顏色也都開始混合了起來
漸漸地、漸漸地
黑色身上有了許多的顏色

黑色非常的高興因為他得到了他想要的顏色了
他趕緊地跑回去想要告訴白色他
來到了白色面前,
白色認不出他來,不跟他說話
他感到很悲傷
他難過到哭了起來
他的淚水
洗掉了他臉上其他的顏色,變回了黑色
白色認識他了
黑色很高興

草地上
陣陣傳來黑色的聲音
他正告訴白色
他的旅程

但最後他告訴他
他終於找到了他的顏色
他的地方

白色微笑著

星期四, 1月 27, 2005

104的廣告

你以為人生可以隨時再出發
你以為 25歲就會定下
你以為 30歲應該成了定局
你以為 40歲事業不再轉向
沒有方向的人 可能從來不曾出發
(104廣告詞)
************************************************************************************

104的廣告,拍的真好,
為何會認為好,跟一般媒體批判的好有點差異,
因為它讓我有所刺激,所以,我給它個“好”字。

幾句話,揭露了現今職場的現象,25、30、40這些以往關鍵性的數 字,現今也許已沒有意義,但人往往還是容易被框住,所以,幫助別人找方向之前,也許該教人跳脫這個框框。

天氣冷,

理所當然的-手冷、心冷、頭腦冷

一心只想躺在床上

用厚厚的棉被,蓋的暖暖地

最好是那種可捲二圈以上的長度當然,

也要搭配恰好的床,

想睡的時候就睡

不想睡的時候,

一杯熱可可跟一本書

就是大大的滿足了!

^^


老毛病又快犯了

不喜歡說話是我一直無法克服的毛病,
也許告訴別人,別人還不相信,
因為有時候我話粉多,
只是,這個毛病總是會突然的出現,
一出現,就會讓我陷入某種憂慮及煩躁之中,
煩悶的來源是迫於“妥協”,
試問,如果我今天不是與家人一起、不需工作,
說不說話根本就沒差,
在這當下,也許只有盡量淨空自己,
才能回到那個必須在社會上生存的我。

時間的消逝

時間的消逝,
不在紙上,
不在手上,
不在臉上,

而是在一個諾言的破滅。

一句話

Nicholas Basbanes(巴斯班斯)在Gentle Madness(溫和的瘋狂)一書:「Bibliophile(愛書人)是書籍的主人,Bibliomaniac(藏書狂)則是書籍的奴隸。愛書人就是理性的書痴。」

************************************************************************************

“嚇傻”是我第一個反應,
除了文字的精準及沁入外,
更有一種被鞭策的疼痛,
它讓我反省…深沉地…我是奴隸?還是書痴呢?
也許這二個詞我都不愛,
叛逆性又在時跑出來,
但我是愛書呢?還是藏書呢?

這個分類是不用辨明,但應檢視,認真說來,
以前是愛書,那個以前的考究讓我不敢想,
而藏書狂是近來體認到的警訊,
也許這個問題也不重要,
而是那一剎那的情緒,才是真正真實且令人珍情地。

ps:字真是醜啊…


煩惱

當你問一個窮人他煩惱什麼?
他或許回答你:「我在煩惱如何渡過今天。」

當你問一個富人他煩惱什麼?
他或許回答你:「我在煩惱如何像今天。」

當你問一個小女孩她煩惱什麼?
她或許回答你:「什麼是煩惱?」

當你問一個青年他煩惱什麼?
他或許回答你:「我在煩惱明天的考試。」

當你問一個中年人他煩惱什麼?
他或許回答你:「我在煩惱明天的開會。」

當你問一個婦人她在煩惱什麼?
她或許回答你:「我在煩惱今天的晚餐。」

當你問一個老人他在煩惱什麼?
他或許回答你:「我在煩惱消失吧…」

你的煩惱呢?

movie maker

總覺得拍電影的人
除了再說故事外
更是有一份獨特於其他的用意
除了對自身、家園、社會及土地的
一種情感外
更期牽引出人更內心的那部分
也許是感動、也許是愧疚、也許是那種無法言語的情緒

劇作家創作地或許是個虛擬的故事
取材有的從現實、文學、或自我想像的世界
但與現實接軌的那塊,永遠不會被捨棄

拍紀錄片的人,用的故事雖是真實的
但用意及目的也與一般的拍片或著作者一樣
也許那份真實感較會深植於人心
更讓人去思考、去反省
甚至於去行動、去實踐
被敲醒那一剎那
也許是痛的無法忘懷
可是…
卻是永遠嬴不過悔恨的…

罪人

我上網寫日記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會“無病呻吟”
或是列舉出一生中諸多的缺失
宛如成為一個世紀大罪人般
也許怕是忘記
也許是期許別人以此為鑑

但真是如此嗎?
有這麼偉大嗎?
這樣是不是讓版散發出一種“愁”味?
但如果如此又如何?

也許該來改一下
畢竟網路上的人格是可以“改變”的

劣根性又跑出來了
真是糟糕啊~


老調重提

每次看到桌旁的一堆書
心裡就升起一股愧疚感…

唉…

煩…

約定

要早點睡,

不要熬夜,

年事已高,

為了以後,

健康絕不能任性,

否則,

怎能繼續呢?


感動

人是如此的渺小,

心卻無比的廣大,

不是氣魄,

不是慷慨,

是一種令人感動的容器,

負載著許多的眼淚及喜悅,

世間如此的多事,

人們也變的複雜,

當手撫上胸膛,

手掌尋著跳動,

也許,

一切重新開始!


氣味

每個環境、每個地方都有它獨特的味道及氣味,
剛進去時,還無法察覺,
一旦待久了,那種如煙般的氣息,讓人難忘!

氣息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心情,
也許人就是易於搖擺的動物,
心情好壞又影響到工作,
聽起來像是解脫的藉口,
但,實則不然!

工作的情緒往往會被人刻意轉換,
轉為更壓抑,儼然就像是聖人正腳踏磨難石,
在那段時間,你是偉人,不管是對自己或他人對你
,你不能有自我的聲音顯現出來,即使有又心懷愧疚地快速的消失,
如此的小心,如此的謙卑,
這是另一種的你!

為什麼會被別人質疑:“這都不像平常的你”,
叛逆嗎?搞怪嗎?
或許這一切的一切,既非無奈,卻是標準吧…

最近的思考

其實好像每次有大轉變時,我都會想到這個問題,
我是不是已經制約成“社會人士”了呢?

我以前的叛逆及不易妥協跑哪去了?

不見好嗎?就這樣任何它消失?

繼續年少青狂好嗎?這要算是無知或天真?

可能我對自己的妥協感到厭煩或是像是偵測到炸彈一樣

那種感覺,讓我心驚,

也許這是“長大”的必經過程及結果,

但就像俗語所說:「成長是幻滅的開始」嗎?

一旦,以前的堅持及不妥協,遇到“成長”

就必須低頭、必須改變,否則,會吃苦頭、會被淘汰,

還是,只要大了,以前的所有一切,就變成自動改觀,

好像得到了所謂的“真正答案”一樣,

“人是善變的動物”

也許世人又得到了一句名言及定義,

然後呢?接受?同意?採納?執行?

還是,拒絕?抗爭?

或者一旦我有這樣的念頭,寫下了這篇文,

是我體內的叛逆因子又在作怪的原故。

憑著這點,也許可以讓我心喜一下!


昨日的HBO影集

看它是如何開始的,已經忘了,
只是一旦起頭,就持續到現在,
但它跟影集常會發生的情形一樣,
總是到了後來,失去原本的味道,

這種的失落感,比在嘲笑本土劇時,更加沈重!

可能是因為期待的關係!唉~

新工作、新地方、新開始

一切從新開始,
雖不知未來如何?

但是變數是二面的吧!


呵呵~~

全球限量200支的迷思

某日在那號稱有上億收入的購物台,
看到正打著當紅辣子雞OKWAP新款手機,
讓我這碰上搖控就像瘋了一樣的人
突然停了下來
因為一剎那間
瞥到某種不可思議的畫面
為了驗證自己的視覺並沒有問題
調整了眼鏡再瞇一次GOD

“全球限量200支,大甲媽祖OKWAY限量版”
附送大甲媽祖鎮南宮祈福紅袋


一個當場嚇傻!

黃昏症候群

當一天結束,看著窗外黃黃的一片,
是快樂?因為快要下班了!是茫然?因為一天又過去了!

當種種的情緒流串在心裡
在腦袋中四處流浪
此時,又會有一股更深的感覺浮起
也許是快樂?也許是憂傷?
但一不小心會讓人陷入更深、更令人毫無頭緒的地方
或許當你這樣省覺時,你又飛向另一個國度去了!

也許你很幸運,身邊的人會將你喚醒,
週遭的事物,會讓你因懷念而驚醒,
但有可能你仍會原地踏步,或是跌入更深的谷底,

人是戀物、戀人的動物,也許這是我們依存的理由及必需
摸摸你身邊的物品,注視著站在你跟前的人,
即使時間的消逝,讓你追不上、碰不到,

但你卻仍會站著、活著、呼吸著,
或許快樂著,

一切皆在你!

MSN暱稱之問

現在大家都在比長的嗎?
還是挑戰MSN的能耐呢?

比長、比怪、比看不懂
也許這是繼網路小說,
又一種新興的文學。

表情符號都可以出書了,我想暱稱也可以啦!


**世界真是無奇不有,但也因為如此,生命顯得更加美麗!**

被交接文件掩埋

從零開始
乾淨離去
真是自找苦吃


狗改不了吃屎天啊~~~

傷心

今天撥空去看了畫展-德藝百年,但是,我好傷心哦…真覺得台灣特展一年比一年隨便,我不是說那些辛苦的策展人或是策劃人,他們當然是勞苦功高、功不可沒,但是,這次展覽,一進去,就感到人潮擁擠,觀眾的控管是必須地,我看到門口服務人員,有計數器在旁,但為何沒用咧?擺好看嗎?再來就是導覽群,竟然同一塊區域有二組以上,這樣其他人都別想看這區了,另外,導覽員的素質,真是差,我看到一位根本就是西門町的丫弟啊,說著一口讓人聽不清楚的國語,因為他把所有字句全含在嘴裡,完全沒有段句之分,聽了讓人真想問他,他在幹嘛?再來,會場中一直充斥的嗶嗶聲,因為,大家都太靠近畫作,更有人誇張到坐在畫前的隔板上,民眾的違規,再加上館方並未在會場標示清楚的界線,只有部份地上貼有一條灰線,只有幾處標明“請勿跨越”,雖然有些人清楚明白不能太靠近畫,但如果沒有一個更清楚的標界,那麼就會發生有時沒有太靠近畫,但仍有嗶嗶聲,再加上許多家長帶著小孩子,所以,整個會場,非常的吵鬧!週邊產品販賣區,沒有規劃好,應該讓展區與賣區盡量有一定的距離,因為賣場總是會有些許的吵雜聲,館方本來在那邊就有一個小型的商店,這次展覽的產品在裡面販賣,空間是綽綽有餘,但是,卻偏偏要將賣場多了一塊,延伸出來,其實,產品根本就沒有那麼多,以致於多為重複,整個展區就已經夠吵了,加上一旁的賣場就更吵,你只要走到大門口,還沒走進去,就會被二個大口的怪物(展區門口及賣場門口)嚇死,會有種錯覺,這是故宮嗎?不是某個大賣場嗎?看了那麼多年的展覽,明白特展總是會吸引許多人觀看,這也是它的目的之一,但是,觀眾與品質的取捨,卻是每每讓我失望,想讓更多人進去欣賞展覽,是非常理所當然的事,但如果讓人進去後,產生對展覽的失望及無味,造成下次不會再來的結果,或者,讓參觀的人無法好好欣賞感受藝術品的美與感動,那麼特展的意義何在?甚至展覽的意義何在?好傷心…

老了

以前總覺得是心態上老,因為年齡還不到,可是近來愈覺得雙方面開始都有呈現一致的狀況,昨天在msn上遇到大學同學,也好一陣子不見,她告訴我她遇到大學的同學們,彼此聊聊近狀,其實,我那位同學跟我一樣,昨天工作上都不太順,想換工作,她也跟我提到那群同學也想換工作,那時我就想也許換工作是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共同的特徵,因為我們這群人,總是在找,不像上一代的人目標確立,我們總是在摸索,而週遭卻又是一片霧茫茫,所以,我們常常在跌倒,常常在碰壁,只是會有多少人會再站起來?會有多少人會有繼續下去的勇氣?加油吧!EveryBody!

感謝梵谷

因為天氣熱,所以,原本不太有耐性的我,更加嚴重,耗在電腦面前,會常常因為受不了熱氣而起身走著到門外去透口氣再進來,遇到有些功能試不出來時,不耐簡直是達到最高點,但只要一抬起頭來,看到那張大大的向日葵月曆,好像所有的一切都會消失一樣,不知道什麼原因,我就是喜歡這幅畫,雖然很多人覺得它並不美,但是,我就是喜歡,每每看到其週邊產品就粉想敗回家,這月曆我也是因為偶然在誠品看到,買回來後連塑膠套沒拆就掛在牆壁上,當我不經意的抬頭看到它,我都會覺得無比愉悅,所以,直是感謝梵谷ㄋㄟ!

找工作

找工作其實是非常有趣的,也可以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般而言,被迫離開習慣的環境,必須投入另一個新的環境,或多或少會令人害怕及期待,對於那種從零開始的感覺,卻是我的最愛!每一次要進行“找工作”這件工程,就等於是在進行一次“自我認識”的開始,因為,當你開始想找工作,一定會對自己問的問題:「該找什麼樣子的工作呢?」、「什麼樣子的工作適合我呢?」、「未來的規劃?」等等,這些無非是自我認知的再進行、再檢視,也許有人不這麼認為,也許有人覺得“工作不都是那樣!有啥差別!?”或許工作真的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是,自我檢視卻是為人的一項要點,我想人除了理性之外,也是因為會反省,所以,異於獸類吧!試著想想,如果成為一個凡是都不會去省思的人,這樣會是怎麼的一個情形呢?

星期五, 1月 07, 2005

寂寞流行語

中油 = 中國無業遊民
抓娃娃 = 墮胎
皮卡丘 = 很會放電
好野人 = 有錢人
陳經理 = 豬頭
免持聽筒 = 自言自語
金排球 = 真難笑

那…寂寞 = ?